2015-06-26 15:36:12 大理旅游網(wǎng)31667
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.5公里處,西對蒼山應(yīng)樂峰,東對洱海,距山腳約為1500米。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。北76米處有梅溪,東靠滇藏公路。它是大理歷史上規(guī)模最為宏大的古剎,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,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。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。大塔又名千尋塔,當?shù)厝罕姺Q它為“文筆塔”,通高69.13米,底方9.9米,凡16級,為大理地區(qū)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。南北小塔均為十級,高42.17米,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。三座塔鼎足而立,千尋塔居中,二小塔南北拱衛(wèi),雄偉壯觀,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,。1961年3月4日,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全稱: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5A級景點
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市“文獻名邦”的象征,是云南省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,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。1961年3月國務(wù)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該組建筑群距離下關(guān)14公里,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.5公里蒼山應(yīng)樂峰下,背靠蒼山,面臨洱海,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,呈鼎立之態(tài),遠遠望去,卓然挺秀,俊逸不凡,是蒼洱勝景之一。
據(jù)《南詔野史》(胡本、王本)、《白古通記》等史籍記載,當時崇圣寺與主塔建造時,寺基方7里,圣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,屋890,佛11400,銅40590斤,建于南詔第十主豐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(公元834至840年),費工708000余,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。[3]
當代香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《天龍八部》“釋名”中寫道:“這部小說以《天龍八部》為名,寫的是北宋時云南大理國的故事。天龍八部,這名詞出于佛教。許多大乘佛經(jīng)敘述佛向諸菩薩、比丘等說法時,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”?!疤忑埌瞬俊卑ò朔N神道怪物,以“天眾”和“龍眾”為首;這恰好是大理國畫工張勝溫所繪的著名畫卷《大理國梵像卷》中的重要內(nèi)容。而小說中描述的“天龍寺”就是輝煌的崇圣寺
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(中和鎮(zhèn))西北2公里的蒼山應(yīng)樂峰下,原有崇圣寺已毀,僅存三塔。雪巒萬仞、按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后,波濤萬頃
塔的基座呈方形,分二層,下層邊長為33.5米,四周有石欄,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;上層邊長21米,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,上有黔國公沐英后裔沐世階題的“永鎮(zhèn)山川”四個大字,莊重雄奇,頗有氣魄。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《重修三塔記》。塔身的第一層,高13.45米,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。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,西塔門倒在近6米處。塔墻厚達3.3米。第2至15層結(jié)構(gòu)基本相同,大小相近。第16層為塔頂。
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,寺院保存較好。元武宗時曾“降圣旨”封釋覺性為住持僧,保護寺產(chǎn),免征糧稅。元代亦曾加以維修,使得“殿廡煥然復(fù)興,三塔峙立,金碧交輝,巨麗與山埒(相等)”。明代,李元陽重修,亦有“三閣、七樓、九殿、百廈”。當時寺中有五寶:三塔、巨鐘、雨銅觀音、證道歌碑和佛都匾。至徐霞客到大理時,仍見崇圣寺前“三塔鼎立,……諾四旁皆高松參天。其西由山門而入,有鐘樓與三塔相對,勢極雄壯”,樓后為正殿,正殿后為“雨珠觀音殿,乃立像,鑄銅而成者,高三丈”(《徐霞客游記·滇游日記八》)。據(jù)說,寺中的鴻鐘,為“建極十二年”(公元871年)造,“徑可丈余,而厚及尺”,“其聲聞可八十里”?!叭f古云霄三塔影,諸天風雨一樓鐘”,歷來為人所樂道。雨銅觀音,莊嚴靜美,細腰跣足,造型精美,為南詔遺物。然世事滄桑,巨鐘已毀于清,雨銅觀音毀于十年動亂,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,今已無存。
三塔建成千余年來,飽經(jīng)風霜,經(jīng)受了歷史上多次強烈的地震。史載:明正德九年(公元1514年)大地震,千尋塔“裂二尺許,形如破竹”,后“旬日復(fù)合”。1925年地震,塔頂震落,殘破益重。建國后,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。1961年將三塔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。1977年經(jīng)國家文物局批準,對三塔進行了精心維修。值得重視的是,在維修過程中,于千尋塔塔頂和塔基內(nèi)清理出南詔、大理時期的佛像、寫本佛經(jīng)等文物600余件。這是迄今為止發(fā)現(xiàn)的南詔、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豐富、最重要的一批。其中一尊金質(zhì)造像,重1135克,高0.24米。此外還有刻字銅片,佛經(jīng),各式銅鏡,各種藥物,如朱砂、沉砂、檀香、鹿茸、珊瑚、云母等。這些實物,為研究南詔、大理時期的歷史、宗教、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